聂峰杰 宁夏农科院 副研究员
2025年6月27日
1.施肥原则
测土配方:根据土壤养分状况,合理调整氮磷钾的比例,做到精准施肥,避免盲目施肥导致养分浪费或不平衡,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,促进马铃薯的生长。
有机无机结合:有机肥可以提供30%的氮素,与化肥结合使用,既能改善土壤结构,又能减少化肥的用量,实现绿色高产,保护土壤生态环境。
2.具体施肥方案
不同产量水平施肥量:
按照不同的产量水平,氮磷钾的施肥量有所不同。例如,产量在1000-4000kg时,氮肥用量为11-14kg/亩,磷肥为4-9kg/亩,钾肥为6-22kg/亩,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肥量。
基肥:有机肥3吨/亩+磷肥(P2O5 9-12kg/亩)作为基肥,可以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。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提高土壤肥力;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,提高植株的抗逆性。
追肥:
块茎形成期:滴灌追施钾肥(K2O 22-26kg/亩),钾肥可以促进薯块的膨大和发育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块茎膨大期:叶面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,可以防止植株早衰,延长光合作用时间,增加干物质积累。
3. 施肥方法--撒施或条施
施肥均匀,在同一块地上肥力好的地方适当少施,肥力差的地方适当多施一些。地边地头都要施到肥料。
按撒肥机的撒幅宽度的50%宽度重复行走,如撒肥机的撒幅宽度是24米,那么拖拉机的往返行走宽度为12米。这样有利于将不同比重的肥料撒施的更均匀。
条施肥,机械要行走均匀使肥料和芽块隔离开,避免因肥料烧芽造成缺苗。
播种和中耕时氮、钾肥要施入三分之二,磷、镁肥全部施入,剩余的三分之一氮、钾肥和锰、锌等微量元素在出苗20天后每间隔7--10天左右,根据田间马铃薯长势分3-4批次用喷灌机喷施在田间植株叶面或滴灌于根部。
氮肥的使用量要依据田间植株表现每次1-1.5公斤为宜。
4.水肥一体化技术
滴灌/喷灌:
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,可以节水40%、节肥30%,并且增产效果显著,如甘肃定西的案例中,亩增产达到2735kg,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。
智能控制:
利用手机App等智能设备调控水肥,能够实现精准供应,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,及时调整水肥的用量和时间,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。
5.水肥一体化趋势及优势
优势:
降低用肥和人工成本、提高肥料利用率
增产、改善土壤环境、修复土壤
科学检测土壤和植物营养体
科学定制配比液体
趋势:
智能化:实现自主调节、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测等功能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度。
信息化:通过互联网、物联网等技术与其他农业数字化设备的联动,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农业数字化生态系统。
精细化:精准施肥、精准灌溉和精准管理。
生态化: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6. 浇水、施肥管理的误区
出苗--封垄40天,是植物营养体形成期,切忌蹲苗不浇水
封垄--收获50天,是产量形成期,切忌生长期忽视水肥管理
苗期不浇水、雨后不及时浇水、一次性浇水过大
浇水不均、喷头配置不均匀有堵塞现象,地理出现圆形的斑马线,滴灌带或滴灌管道堵塞,浇水时间不一致。
大水漫灌,造成土壤板结、肥料流失
只注重化学肥料施用,忽视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施用,造成土壤板结、肥力逐年下降、土壤中微生物比例失调、土传病害严重发生
只注重施用大量氮肥、忽视磷、钾肥及中、微量肥的施用
施肥方法不合理,化肥、特别的氮肥撒施地表长时间不作业。
施肥不均,用计量泵,双肥罐或肥池
不了解肥料的性质、盲目施肥